2025年3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召开宪法外译项目专题会议,法工委研究室主任黄海华主持会议并讲话,法工委宪法室二处副处长闫然介绍宪法的精神原则和重要制度。外交部翻译司、新华社对外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的专家领导和参与宪法外译项目的法工委法律译审委员参加会议。南京大学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基地译审委员杨阳应邀参加会议,并就宪法外译中的相关问题发言。
法工委高度重视宪法外译工作,将其作为推动中国法治国际传播、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重要举措。目前,中央党史与文献研究院已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英文文本的初步翻译。在此基础上,法工委正有序推进宪法的法文、俄文、德文及阿拉伯文翻译工作,计划通过多语种版本的精准呈现,全面展示中国宪法的制度内涵与价值理念。南京大学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基地、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南京大学中德法学研究所受全国人大法工委委托,承担《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德文文本的翻译工作。
宪法外译不仅是语言转换,更是法治文明的深度对话。法工委在翻译过程中注重“中国立场”与“国际表达”的有机统一,例如对“人民民主专政”“全过程人民民主”等核心概念的译法,既要保留中国特色,又要兼顾国际社会的理解习惯。同时,翻译工作也可以深度融合比较法学研究成果,参考《世界各国宪法》编译项目的经验,通过多语种版本的对比分析,为全球宪法学研究提供新的观察视角。
宪法外译成果已在国际交往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的英文译本曾作为官方文件赠送给外国政要,有力回应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法治建设的关切。未来,随着多语种版本的陆续发布,包括宪法外译在内的中国法律外译项目将进一步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国家了解中国法律体系、开展经贸合作提供权威参考。
